服务热线:13699222707(同微信)



集邮大家:施秉章
来源: | 作者:pro61587f | 发布时间: 2017-09-05 | 1363 次浏览 | 分享到:

邮票是民国时期集藏的大热门, 在 20 年 代中期集邮活动已成气候。其中著名的集邮大家有邮票大王周今觉京师邮商施秉章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作家夏衍鉴赏大家马任全等人。

 

施秉章(19041970年),字述涵,英文名B.C.Shih,从小喜欢邮票,少年随父进京,眼界开阔,见识倍增,对集邮兴趣更浓。1926年施秉章于汇文高中毕业后,因醉心集邮,无心谋求公职,竟有意以邮为业。家人、亲友对此多有不解,但父亲施景琛给予支持。由此,青年施秉章开始以邮为业,数十年如一日,终身业邮不悔。

 

施景琛早年曾3次赴日本考察,1912年加入同盟会,又赴台湾考察,1916年应北洋政府之召,赴京任国务院秘书、参议等职,至南北政府统一后回福州。

 

在父亲的帮助下,施秉章的集邮事业发展迅速。他与世界各国邮商通邮,购置了大量邮票,很快就成为北京集邮界的著名人物。当时北京集邮活动尚处于起步阶段,集邮的人还不多。为促进北京的集邮活动,施秉章在北京为打开集邮新局面不懈努力,在北京地区创办了最早的集邮 组织——北京邮票交换会。 施秉章 1920年左右从福州来到北京, 起初住宣内头发胡 , 后来又搬到骡马市并开办环球邮票社。 施秉章经营的业务是出口中国邮票, 换回外国邮票, 主要进口邮票卖给中国人 , 这样做着实赚了一笔钱。 施秉章还编印些邮票价目表 、 目录和集邮小常识等资料, 生意做得很兴隆。1927年,他创办了“北京邮票交换会”的集邮组织,据说拥有五大洲111国的几百名会员,其他比较著名的会员有:袁克文(编号59)、赵品三(编号76)、李佛如(编号61)。该会在引导青年集邮爱好者,联络北京邮友等方 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集邮家、邮学家万灿文集邮之初曾加入北 京邮票交换会 ,“ 除参观其宝藏外 ,举凡一切集邮用具与邮票年鉴皆系首次接触,大开眼界,归后即学写英文信,分向美法订购年鉴,向上海伊文思购集邮工具及商务印书馆代订美国集 邮杂志......因之万君之集邮始其门而入,则施君之功实不可没。

施秉章, 北京邮票交换会


 

总体而言,施秉章至少有4项贡献,可记入北京集邮史、中国集邮史。

 

一是1926年在北京发起组织北京邮票交换会,邀请王翰祥(本名王汉强,上海集邮名家,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为会长,汪效庸(汪子年)、樊惠亭为副会长。邀请艾德敷(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干事)为名誉会长,施秉章自任书记员兼干事员、会志主编。北京邮票交换会是北京最早的集邮团体。

 

二是主编、出版《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于19261927年各出1期。《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是北京最早的集邮刊物。

 

三是1926年在北京创办环球邮票社 。 环球邮票社成立之初,其名声和规模之大,在京城首屈一指,很多集邮者都是环球邮票社的座 上客。据极有家吴鸿选(后来曾担任北京市老年集邮协会荣誉理事)回忆,“在和环球邮票社的交往中,老板施秉璋的待人接物,处处使人满意。他出售的邮票,很整齐地用胶水纸贴在册子上,每页都有定价,大宗的票品都有编号,分装在透明纸袋 里 ,还印有卖品目录 ,可供 购参考 ,买多了还肯给你打个折扣。加以他邮学知识丰富,有问必答, 每种邮票都肯平心静气地讲给你听。搞不清楚时, 还会替你查阅邮票年鉴,有时还给你介绍集邮常 识,一点不怕麻烦。

 

四是施氏父子于1927年在北京倡议发行《陆海军大元帅就职纪念》邮票,施秉章参与了邮票设计,首先提出邮票设计方案。这是中国集邮家最早倡议发行纪念邮票,并参与邮票设计。

《陆海军大元帅就职纪念》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