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699222707(同微信)



李近朱点评第十五届全国邮展金奖邮集《教室》
来源: | 作者:pro61587f | 发布时间: 2017-10-12 | 918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呼和浩特201215届中华全国邮展上,张广东的一框邮集《教室》获得专题类最高奖级金奖。 李近朱作为评审对其进行了点评如下:

 

伫立教室之间,我在想,我们可以在《教室》中学到什么? 

 

一框邮集虽小,但却五框俱全;亦即是一个和专业性的五框专题邮集在评审规则上并无二致的构成。相反,唯其小,只有一框,却又是一个难点;即在最小的天地里,如何做专题性的完整甚至是完美的展开。

《教室》邮集
《教室》邮集
《教室》邮集

 

 “教室是一个具体的实施教书育人的载体,是一个充满了智慧和情愫的实在空间。这部邮集依托着教室,实际上透视着教育这个大的主题。诚如邮集纲要所言:教室见证了教育事业的一步步发展。因此,这个实在的载体所表现的是一个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重要主题,体现出了选题的重要性。同时,又是以小见大,以实物虚有构思的巧妙的加以表现。如何选择生动而有特点的题目,确实很令人思考。我看了两部关于乒乓球足球的专题邮集;直观的看,其中《乒乓:一项由声音命名的运动》比《话说乒乓球》,《足球,你好!》比《足球》要更胜一筹。这是因为选题的更加聚焦或更有创意所致。

 

即使在选题比较恰当,甚至很为生动的情况下,专题邮集的纲要,也应当匹配的跟进。但在这次邮展上,我看到了一种公式化的倾向,即在选题之后的专题信息的拓展上,往往一律是诸如:起源、构成、功能、发展、未来,等等。实际上,这是一种缺乏创意感缺乏故事性的带有资料性色彩的纲要。在邮集制作中,这一类的纲要是做对了,但不是做好做到最好 

 

而在《教室》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纲要——“到教室去了解教室教室传播了知识教室启迪了智慧教室又是游戏的乐园教室无处不在。这个关于教室的阐释,明确、具体、感性、轻松,且带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我们看到,纲要和选题是紧密相关的,作者在精心构想中选择了主题之后,还与选题特点一致的进行信息的阐释,即做好了纲要。

 

这又让我想到了这次邮展上的两部关于佛教的邮集。一部叫作《佛教》,相对于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一部邮集的容量以及邮品可能提供信息的挂一漏万之虞,我感到这个题目大了。而另一部邮集《佛塔》,聚焦在实体的佛教建筑上,以塔说教,就显得当。最重要的是这部邮集的纲要与《教室》有异曲同工之妙,且更具创意性——“佛塔是怎么诞生的佛塔是什么样子哪些国家有佛塔建造佛塔的材料和工具建塔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佛塔对人类有什么作用佛塔的损毁与维护。这个纲要,切入点小,提问朴实、信息扎实、文字清新通俗生动,且具有逻辑性和故事性。

 

由此我想到专题邮集选题与纲要的统一。选题的成功只是事情的一半,重要在于如何叙述。这个叙述作为纲要,是需要悉心构思推敲的;而不是简单的资料性的或教科书式的罗列。这次邮展中的《佛塔》和《教室》给了我们启示,那就是提出了重视统一,实际上是要在创意中进行化合 

 

话题回到《教室》。这部一框邮集,还严格的遵循了专题邮集制作中的素材选用原则;即在16个贴片中,体现了素材的多元化与一定的珍罕性。作者使用了包括邮票、变体票、邮票设计图稿、印样、邮资封片、私人订购邮资片、免资军邮片、免费广告支票封、广告邮简、邮资戳等10余种专题素材,展现出专题信息与邮品本身以及邮识信息的正确对应。

 

可以看到,这部一框邮集体现出了专题邮集在编组上的关于选题、纲要、拓展、素材等基本要素的和谐构成,彰显出了专题邮集编组的原则和规则。这部邮集,在一框的有限空间中,不囿于局限,制作得比较规范且很有创意,更为难能可贵。

 

展看邮集,要有思考,要去发见有规律性的可以给人以启迪的亮点;为的是更好的赏析邮集,以借他山之石,在借镜中更好的编组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