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0日,呼和浩特2012第15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在内蒙古展览馆举行。 青少年类展品和促进类展品共38部118框,占总展品框数的11.13%。 青少年类展出的20部展品,获大镀金奖和镀金奖各有 3 部,大银奖和银奖共 6 部,成绩很好。展品选题较恰当,处理严谨,研究有深度,素材能切题,不乏珍罕品,反映出我国集邮队伍后继有人的良好局面。 李伯琴从评审的角度对青少年类及促进类展品评述如下:
《中华邮政时期邮资已付业务(1912-1949)》展品中展示了中华邮政时期普通邮资已付手盖戳、 机盖戳、新闻纸邮件邮资已付戳。四框展品中所采用的实寄封、邮政单据、公文,记录了中华邮 政时期各类邮资已付标识的时代特征及其演变过程。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某些特定历史条件下使用的戳记未见资料记载,具有史料研究价值。
《中国人民邮政航空邮票》展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 1951 年及 1957 年先后发行的两套航空邮票,主要是为国际航空邮件拼贴使用。研究这两套航空邮票的版式和展示包括 1 枚 30000 元高值邮票在内的九种不同面值实寄封、首日和尾日实寄,说明中国人民航空邮票的印刷、发行、使用情况。
《欧洲的物理科学家》讲述了从著名的欧洲物理学家、到现代的物理学家对社会科学、生产的伟大贡献。展品每张贴片上的物理学家都有其生平、经历和贡献。展品中绝大部分是 20 世纪 40 至 60 年代的极限片,也有 30 年代的。明信片、邮票、邮戳三位一体,和谐一致,编排难度大, 且制作美观,获得大镀金奖加特别奖。
《现代奥运会的诞生》是一部较出色的专题展品。该展品纲要处理得当,合乎逻辑,拓展较好,有故事性。展品中有不少难得的邮品,如第一套奥运会邮票、第一套奥运会的多枚邮票的挂号实寄封等。如果第一部分能增加古希腊奥林匹亚的故事和古奥运项目的来源和演变,拓展得更好些,将在今后的展览中更有竞争力。
《幼年时代》新颖有趣,生动活泼,阐述范围较窄,只讲幼儿时代(学龄前)。展品较好地阐述了知识性、科学性和故事性,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精练,邮品多样化及难得程度高,其中有 1766 年妈妈抱着孩子的邮戳等。
总体来说,水平是比较高的,但也有个别展品素材选用不当,把报纸文件、党费收据及门票等在展品中展示。
这次全国邮展增加了一个类别——促进类,展品由邮政部门近 30 年(1982-2011)发行的集邮素材组成。此次展出 10 部邮集,共计 45 框。展品的题目较小,范围窄。如《新中国第一套贺年 (有奖)明信片》,选取 1992 年发行的这套片进行编组,研究相当深人,并有独到的见解,制作上 乘。这是一部唯一获得一等奖的邮集。
《纪念邮资信封国内平信邮资 20 分时期》展品展示了 1990 年 8 月至 1996 年邮电部发行的全部国内平信邮资 20 分纪念邮资信封。对其制版、印刷、用纸、裁切、发行至使用进行综合研究。有不少变异邮品,显示作者有较深厚的知识功底。但邮品不够丰富,只展出 4 框 64 片,获 得二等奖。《必能宝 DM300 型邮资机符志(中国邮政)》、伽片的研究 1989-2008》、《民居普通邮票》 (1986-1991)及《92 版箭楼图邮资信封》的新作都有较好的展示、研究,同获二等奖。
虽然促进类是初次展示,各方面都还缺乏经验,但展品能以知识研究为重点进行编组,思路对头,可以说此次展出基本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