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宣传世界邮政日、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20周年和遴选第二年中国’
99世界邮展展品为主题的全国性邮展于 1998 年 10月 9 日至 13日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这是第七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第七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主办,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天津市邮电管理局承办,天津市邮政局、天津市集邮协会、天津市集邮公司、天津国际展览中心协办
。展品由非竞赛性和竞赛性组成,共展出171部746框展品。非竞赛性展品51部173框,有中国邮票博物馆藏18框、天津市邮展50部155框;竞赛性展品120部573框,有传统类15部75框、邮政历史类22部113框、邮政用品类6部30框、航空类3部15框、航天类3部15框、专题类37部185框、极限类2部10框、税票类10部50框、青少年类18部60框、试验类4部20框等10个类别。评出金奖13部(邓琳姝《新中国普票》、陈国成《新中国普通邮票》、李理《清代驿站(1644-1911)》、王朱唇《侨批》、唐秋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邮》(1945-1958)、李世琦《中国龙片(1897-135)》、许明亮《中国人民邮政在东北区明信片和邮简(1949-1955)》、林衡夫《中国航空邮政(1920-1937)》、罗道光《帆船》、杨桂松《现代夏季奥运会》、李近朱《维也纳的音乐故事》、贾文春《陕甘宁边区税票》、董光呈《中国早期印花税票》)、大镀金奖36部、镀金奖47部、大银奖11部、银奖6部、镀银奖3部;评出试验类一等奖3部、二等奖1部。
这次邮展在展品方面有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 除几部曾获世界邮展金奖或亚洲邮展大金奖的邮集(如沈曾华的“华东”邮集、李曙光的“军邮”邮集)之外,几乎国内所有知名的高奖邮集,包括一些新近组编的优秀邮集都在展出之类,而曾获高奖的邮集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提高。特点之二是:评审工作相当严格,凡查到有伪品或存疑的邮集,都做了相应的处理。第三个特点是:在600框全国性的竞赛展品之外,还展出天津集邮者的非竞赛性邮集共150框。这里既有老集邮家的小品之作,也有中青年和小作者的各类邮集,可供观摩、学习、比较也使更多人有了直接参与的机会
,可为今后的 (特别是不在北京举办的) 全国性邮展所参照。
展期5 天的主题分别是世界邮政日、青少年集邮活动日、世界邮展宣传日、集邮知识讲座日、集邮联谊日。每日都开展了相应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的集邮者。在展厅之外,中国集邮总公司和天津市集邮公司发行了邮资标签邮简、邮戳卡、邮展有奖问答明信片、各种纪念封以及邮折等邮品。临时邮局逐日使用纪念邮戳 。这些邮品富于趣味性、知识性和史料性,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