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书庆的《第五版天安门普通邮票》邮集在第十四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获得金奖加特别奖。
《第五版天安门普通邮票》邮集点评:
选题:《第五版天安门普通邮票》使用时间较短,且因适用业务范围较小,可用于组集的存世素材有限,适用于一框展品的规模来表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邮政资费低廉,高值邮票在邮政业务中使用的机会很少,除在大宗邮件总付邮费单据上贴用外,大多用于国际航空信函和包裹等邮件被寄往外国,这就更增加了适用素材的收集难度。第五版天安门图普通邮票是新中国普票邮集中的顶级展品,是富有挑战意义的一框类传统邮集选题。
处理和结构:第一页贴片在题名和纲要之后,集中展示了6种附带边纸上印有厂铭的单枚新票,先声夺人。其余的15页贴片,6种邮票每种选取了4-7件素材,各以2-3页贴片显示,分别以新票、信销票、复合邮品使用实例为顺序,各节之间,节奏均衡。展品中邮票与复合邮品的件数比约为2:1,所占展出面积比约为1:2,品种结构适当。
素材的运用:2000元面值的18方连版样,以及带版号的8方连版样,都是存世孤品。收集难度最大的200000元面值邮票实用素材展示4件,100000元面值邮票实用素材展示2件,其他面值50000元以内邮票的实用素材展示1-3件。突出重要素材的展示,次要素材从简,符合突出重点的原则。展品中多件素材仅存一件或几件,邮集难以复制。
知识的体现:展品首页除题目、计划、邮票外,还介绍了展品中的重要素材、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参考文献,体现展品的知识底蕴,恰到好处。展品第6页、第7页贴片上展示的20000元面值邮票版样,8方连版样的边纸上印有版号,18方连背面书写了纸张出票率,写有“43)8K纸/普通票可出160枚”字样。只有作为邮票正式印刷前的试印样,才会出现未印胶版底纹而只印茶色雕刻版,邮票用纸可印普票枚数的背书形成过程和原因已经当年当事人证实,这两件珍贵素材体现出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
展品的外观:展品对素材包封后固定在白色和灰色两层衬纸上,美观庄重。作为50多年前的邮品,白色和灰色两层衬纸看上去感觉沉稳,有历史感,衬纸色彩与题材和谐。打印说明文字醒目。正文用楷体,邮识说明文字用宋体,区别明显。总体感觉结构平衡,赏心悦目(以上点评摘选自《中国现代集邮》,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