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童年是很美好的,会让人们无限遐想。常常会回忆那些难忘有趣的往事:譬如得到一件好玩具,和小朋友作过一次难忘的游戏,一次背书包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美好的童年有几位永远能记住的小朋友。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童年,而我却感到我有两个美好的童年。一个是在故乡,在母亲的身边。还有一个是我在上完小学、中学,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又过的一个“童年”,这就是我创作《儿童》邮票时的那段时光。
我前后共结交了12个小朋友,和每位小朋友都有一段小故事,和他玩过玩具,和她玩过小风车,和他们放过风筝,一起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那一天还碰上下雨。创作《儿童》邮票是难忘的,这要从爱上自己所从事的邮票设计工作说起。
从学校走上工作单位,开始不了解邮票,参加工作一年多还不安心工作,等待更换工作。画了笫一套邮票以后,现实生活教育了自已,我逐渐热爱上了这个工作。小小方寸别有洞天,邮票中有许多知识,它虽然仅有方寸之大,但却可以包罗万象。
我在学校学的是创作主题画,设计邮票并没有排斥它,邮票照样可以创作主题画。4年实践使我对邮票设计从一无所知到认识到邮票设计工作很有意义,明白画邮票同样会有创作激情,使自已愉快地走进这个方寸艺术门槛。
《儿童》邮票是我创作最投入,花的时间最长,创作情绪最活跃的一套邮票。激情从何产生?是有股动力鞭策,是想要努力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1960年经组织上的推荐,我荣幸地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文代会。我刚走出校门4年,邮票创作也仅仅是刚开始,就让我有机会参加全国文学艺术家代表大会。因我所在的单位是邮电部,故编入中央直属机关小组。在这个小组里几乎全是当代鼎鼎大名的美术家,我和《中国青年报》的年轻画家裘沙两位青年人属于小字辈,每天与他们在刚建成的人民大会堂开会,全体代表一起到中南海接受毛主席的接见。一次小组会会议间歇,全国美协副主席蔡若虹先生找我单独谈话,鼓励我好好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要画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邮票。简短的谈话让我牢记终生。这次会议回来,我暗下决心要好好工作,画出一套令大家都满意的邮票。
我从小喜欢乱涂乱画,画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学时编墙报把老师、同学画成漫画。在美术学院时下乡创作,就喜欢与农村小孩在一起,观察他们,画儿童题材。1961年,邮票发行计划中有《儿童》选题,我积极报名,拿到题材后与有关单位联系,先到教育部门和团中央少儿部,请他们提要求。他们介绍我到先进的幼儿园、小学校、少年官去体验生活。我先后去了北京市办得比较好的北海幼儿园、东华门小学、景山少年宫,还带着速写本到小朋友多的活动场所中山公园儿童游乐场,在一旁看他们玩耍,给他们画速写。主管部门和学校老师对这套邮票提出的要求是要表现德、智、体和五爱: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在确定这套邮票为4枚后,我开始画草图。初步构思为“学习”:课堂上课(另有一幅画农村小学生在坑头上练描红格大字);“学科学”:做化学试验;“体育”:画的是踢足球;“劳动”:画两个带红领巾的小学生在养鸡场参加劳动。画的都是群像,采用的都是横构图。为画《儿童》邮票,自己还订了一份《小朋友》画报,上街眼睛也都是盯着小朋友看,观察他们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