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699222707(同微信)



第四届全国邮展金奖获得者李曙光(3):去伪存真
来源: | 作者:pro61587f | 发布时间: 2017-09-20 | 1348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第四届全国邮展金奖获得者李曙光(2):与邮相约” 一文中,我们提到,邮票的世界中鱼龙混杂,李曙光在自己的集邮生涯中有没有遇到“赝品”,他又是如何去伪存真呢?

 

李曙光第一次上当受骗买下的一个伪封是西南军邮川东分局实寄封。此封于1985年得自一位现已过世的北京知名邮人,完全出于信任,他根本没有去想相熟的朋友出让的会是假货,也许他本人一辈子也不知道这是一个伪造的军邮封。 实实在在地讲,这个伪封曾经欺骗了李曙光,以致1989年 和1990年两次出现在他的参展邮集中,直到1991年因收集到了品相和军邮信息都胜过此件的西南军区军邮封,才把它换下搁置一旁 。1997年, 他参加全国邮展见习评审工作,看到参展的一部邮集中有一个重庆弹子石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军政干校教务处寄往上海常熟路 163 l2的实寄封,竟是那样眼熟。他有些惊愕和警觉,心中直犯嘀咕,回京后急忙翻出个人邮集反复察看,果然两部邮集中的两封地址相同,邮戳相同,笔迹相同。他拿起放大镜,在灯光下寻找破绽。十多年过去了,假封终于露出了马脚,封正面的收信人名址后,竟隐隐约约显现出淡黄色的陈旧字迹,依稀可见自右而左竖行写着:送交上海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华侨服务部几个字。原来,这是一个借用实寄过的西式旧封,经过刻意加工而制成的伪封。分析造假者先是用褪色灵一类的药水抹去旧封上的字迹,然后重新编写一个与封背上海日戳相符的上海地名及收信人,写上一个西南军区范围内的部队番号作为寄信单位,最后在显眼处盖上刻有西南军邮川东分局字样的日戳。西南军邮中,确有钢质的川东军邮日戳存在,但不曾见木刻的川东分局日戳,当初李曙光把它作为一个新品种而欣然收下,现在判断其为自制的伪戳 。

军邮 


反思良久,从购进收藏到发现是伪封,整整经历了漫长的十年以上时间,要不是参加重庆邮展 ,也许至今还不会醒悟。尽管这个邮封的上边沿留有几处似在存档过程中装订过的孔洞,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可为什么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不对其认真地研究考证一番呢,哪怕是多花上几分钟的工夫,在阳光下把信封倾斜,再多看上几眼,或许就能发现蛛丝马迹。究其原因,还是自身的认真程度欠缺,邮识肤浅。

近二十多年来,李曙光相遇诸多珍罕邮品,同时也碰见不少伪封,从几百元的军邮封到上万元的一片红封,五花八门,百怪千奇。封上的邮票既有信销票再次使用的,也有新票补贴的;封上的邮戳既有私刻的、手工补描的,也有真戳倒排日期的;外观上看,既有粗制滥造、漏洞百出的,也有精工细作、假可乱真的。他先后多次有意识地买回一些假封假票,进行专门研究,以求提高自身的辨伪水平。造假者的作伪绝招真令人咋舌,不得不防。


一招无中生有。伪造一枚邮票,杜撰一个地址,自制一个邮戳,再凑上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假票假戳造假 。2000年,上海某邮市上曾出现过一个1950 217日由解放军野战第一军第七军廿师五九团卫生队寄往 忻县王要村的伪封,封上臆造的军邮日戳上刻的是一野军邮 南充字样,他收下作为教学之用。伪封明眼可断,就是因为造假者并不知道军邮日戳戳面文字的真正含义。野战部队军邮日戳的最大特点是,戳上的局名只刻军邮局番号或者代号,而不会像地方邮政日戳那样刻有地名。刻有地名,不符合野战部队的作战规律,也容易泄密。因为野战部队担负大区域的机动作战任务,不同于省军区、军分区部队担负某一固定区域的守备任务,不可能只在一个地点活动。查战史,一野七军二十师部队在解放战争后期一直战斗在陕西、甘肃一带,虽曾准备配合 十八兵团入川作战,但仅进至川北边界一线即北返陇南,时间是19491226日。 查其部队代号也从不涉及南充二字,故军邮日戳上不可能刻上与番号和代号都毫不相干的地名为军邮局局名。再查军邮历史,第一野战军军邮日戳统一制发,戳式十分规范 , 19497月始用,11月 停用,使用时间约5个月,据档案记载,师以下(含师)部队没有独自刻制军邮日戳。 目前所能见到的一野七军军和师两级部队使用的军邮日戳上刻的都是一野军邮 七支局字样,没有地名,也没有沿用到 19502月的 。

 

一招移花接木。利用旧实寄封,揭去原票,拼贴上戳记适当的信销票,或是把单枚票封补贴成多枚票封,普通封加工成混贴封 、欠资封等,真票真戳造假。2001年,李曙光在上海遇见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军区医院上海民政局第三劳动教 养所真茹第二农场的黄军邮双连封。乍一看,封的外观平整,票戳美观,保存良好 。细细研究,问题就来了。 两枚黄军邮和一枚普票是后贴上的,票旁依稀还存留着贴过票的痕迹。研判销票的两个江苏苏州(支四 )”邮局的日戳是利用从邮局中流落到社会上的真戳而在近期销盖的,字完美似无太多磨损,油墨清新还浮在票上。为了表明真实性,而在封正面左下方加盖的红色苏州二字,纯属画蛇添足之举。挂号戳记和挂号签条也是补贴上的。更可笑的是苏州邮局销票戳日期是 “54.8.16”,上海邮局落地戳日期是 “54.3.17”,落地戳的日期比销票戳还早5个月。 黄军邮双连封面世极少,造假者推出这类高档假封,往往瞄准了参展邮集作者的口袋,特别是紧紧抓住了参展者急于获取高奖而求购拳头邮品的心理,投其所好,捞上一把。

 

一招改头换面。像医生做整容手术一样,让低档封面目一新,靓丽登场,鱼目混珠,高价骗售。1993年,李曙光买回一个由 西北野战第一军三师师部 工兵排” “劳捎交缘家壮村的伪封,明明是托人捎带的信件,封背上却贴了8人民邮政 ()”邮票,明明是连捎到哪个省、哪个县都没有注明的信件,却销盖着甘肃武威的销票戳和山西崞县的落地戳 。经对照邮票目录,甘肃地方加盖邮票于1949 1012日由甘宁青邮政管理局加盖发行,10天后西北地区调整邮资,双挂号800元 。 虽然封上的邮票面值总额正好800元,可是不见任何显示此件为双挂号函件的字样或戳记,有违规范的邮政业务程序。在放大镜下再仔细察看,8枚区票是由4个横双连信销票拼贴而成的,戳痕模糊,印迹紊乱,根本无法自圆其说。一件原本捎带的在邮政历史上毫无价值的普通手递封,经过造假者的修饰,摇身一变,竟成为什么加盖区票挂号封,喊价自然陡涨。

 

一招照猫画虎。对待凭空臆造的假封,以及目录 、史料上无记载的所谓新发现的封片简票戳,邮人比较警惕,而对仿造的一些伪品,就容易疏忽。造假者抓住邮人习惯对照图册鉴别真伪的特点,克隆封诞生了。李曙光就见过一个二野十六支局的军邮封,完全是按照 《中国邮票博物馆藏品集》中的藏品仿真的。 更值得警惕的是,现在有的造假者技艺精湛,邮识丰厚,其剪下刊物 、目录 、纪念张等精美印刷品上的仿印邮票,通过合成、修补、作旧等工艺悉心制作出来的珍邮实寄封,以及利用真票真戳 、真名真地址造假,更具欺骗性,尤为坑人。 造假者的手法还有很多,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牟利。造假者多会抓住邮人求之不得的急切心理,瞒天过海,拼命推销。或是口口声声善让奉让,或是山盟海誓包退包换。也许真的能退,返还后再去卖给别人,也许到时连人影都找不着,留下的手机号码、地址都是假的。

 

伪封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伪封总有破绽 。有一个利用中国军邮日戳倒盖的黄军邮封,造假者错把戳上军邮代号的字钉从五位数增加到了六位数。 1997年,李曙光特意买下一枚销江苏一九五二十月伪戳的黄军邮。研究过军人贴用》邮票发行历史的邮人都知道,当年解放军军邮总局与国家邮政总局于 1953220日才商妥计划印发军用邮票,227日开始设计,坎坎坷坷,一路周折,78日才正式开印,1124日印刷完毕 。出现超前10个月时间的黄军邮信销票,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凭着一双慧眼和十年磨一剑的决心,李曙光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大作《中国军邮史》。那么,在这篇史诗级的作品中,他又会讲些什么呢?请关注第四届全国邮展金奖获得者李曙光(4):军邮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