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届全国邮展金奖获得者李曙光(1):初识邮票” 一文中,我们提到,李曙光在他父亲的启蒙下,小时候就对集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兴趣是一回事,而成功则是另外一回事。要想在集邮的道路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明确目标。那么,李曙光最初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他最早的集邮目标是收集齐新中国发行的全部邮票,这是儿时见到集邮公司里的邮票后产生的梦想。从10岁开始到 30岁达到目标,用了整整二十年时间,其中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不许集邮的年代。
那时,集邮被造反派批成 “四旧”,一时间公开的集邮活动就没有了,谁也不敢去直接对抗“无产阶级专政” 。李曙光跟着爱好集邮的父亲,把一些早年收集的成本成册的邮票压在箱底,不敢拿出来欣赏、整理,但集邮的心泯泯不灭,骨子里依然还是爱着邮票。即使在陕北农村插队务农劳动的日子里,只要赶集,他必然步行十几里去县城的邮局,先看看有没有村里的信,再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邮票。买邮票主要是为了寄信,一些新发行的好看的邮票,下意识地又悄悄夹进书中,留存下来。那一刻,心灵的空间总会洋溢起一缕缕甜丝丝的欢乐与满足
。
以后,为了编组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邮政历史的邮集,李曙光倾心收集有关的军邮封片简,从构思组集到第一次参加全国邮展直至第一次在世界邮展上荣获大金奖,前后又是二十年时间。其中,他花费了整整九年的业余时间,专门研究
《军人贴用邮票》,从多方面取得证据,论证了邮坛误传四十年之久的陆军使用黄军邮、空军使用紫军邮、海军使用蓝军邮的 “三军分用”之说不科学 。其中,为了获取黄军邮的实际使用数据,他在实寄封很少的条件下,四处搜寻信销票,购买 、交换 、拍卖,只要戳记清楚,便想方设法收集到手。最后,通过对收集到的近二十个实寄封和一百多枚信销票的量化分析,找到了海军部队当年也使用黄军邮的证据,同时基本摸清了黄军邮的使用地区和使用时期。
早期的集邮爱好者中,多有人追求大全,追求独揽 。 世界著名集邮家费拉里30年投资125万美元,也仅仅垄断了四分之三的世界珍邮,最后为寻觅珍邮而死于奔波途中。无数事实说明:集邮也难,难就难在没有十全十美,难就难在一个集邮爱好者如果不能正确地面对现实,及时平衡心态,不断调整,久而久之,就会坠入误区,缺憾种种。
集邮太容易放弃,太容易半途而废,太容易感情用事。有的人见什么就集什么,人家说什么 “值钱”就买什么,跟着感觉走,若干年过去,手中留存了一堆跟风的邮品,以及陡涨陡落的心理压力。有的人脱离自身经济基础,盲目一味求珍恋奇,心气过高地奢求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望票兴叹,自寻烦恼。有的人常被路遇的花言巧语而打动,小利障眼,丧失警惕,结果上当受骗,后悔莫及。有的人经不起挫折, 一次邮展没拿到好成绩就怨天尤人,断断续续,难有成就。
李曙光说:“我的集邮学习完全是自觉自愿的。既无应付考试的压力,又无履行合同的约束,一切全凭兴趣,而且兴趣越浓,收获越大。集邮是一种生活,一种体验无穷的生活。集邮鉴史,集邮赏美,集邮促学,集邮使人始终置身于爱的世界之中,汲取着科学、文化、历史、精神等多方面的养分,陶冶情操,丰富自我
。”
话虽如此,邮票的世界中鱼龙混杂,李曙光在自己的集邮生涯中遇到没遇到“赝品”,他又是如何去伪存真呢?请关注第四届全国邮展金奖获得者李曙光(3):去伪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