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而且也是元代杂剧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对后来的戏曲发展有着较大影响。《西厢记》通过对张生和崔莺莺爱情的描写,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婚姻的追求,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张,表现了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而《西厢记》情节曲折,文辞优美,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1983年我国发行《西厢记》邮票4枚和小型张1枚,介绍了这个脍炙人口的名著故事。4枚邮票分别为:惊艳、听琴、佳期、长亭,由著名画家王叔晖工笔重彩绘出。小型张图案取自明版《西厢记》的木刻插图“拷红”。
唐朝时有一书生,姓张名珙字君瑞。他父亲原是做官的,早已故去,因他为官清廉,没有留下多少财产。张生才学很好,胸有大志,四海游学,待大考之日进京应举,因此直到23岁还未娶亲。
这一日,张生慕名到普救寺观览,见一贵家小姐生得貌美如花,不禁一见倾心。得知小姐名叫崔莺莺,是当今相国之女,便在寺中住下,想有机会再见到小姐。
不料叛将孙飞虎听说莺莺貌美
,率兵围困普救寺欲抢莺莺为妻。寺中僧众与贼兵交战,眼见敌不过,莺莺为保全名节想去寻死,这时张生挺身而出说他有退贼之策。莺莺之母崔老夫人求张生相救,答应如解眼前之危就将莺莺许给张生为妻。张生急急写一信,差人冲出重围, 送到白马将军杜确处。杜确与张生交好见信即率兵击退贼军,杀了孙飞虎。
普救寺解围之后,张生请寺中法聪大师前往老夫人处,提及前时许下的婚事。老夫人命丫餐红娘请张生赴宴,席间老夫人让莺莺与张生兄妹相称。老夫人的翻口毁约,使张生痛苦极了。红娘同情张生献计让张生以琴声表达对莺莺的爱慕之情莺莺听了张生所奏的一曲《风求凰》,一夜未眠。红娘将此情形告诉张生,张生知道莺莺对自己已生情意,就赋情诗一首,求红娘传给莺莺。莺莺回诗一首,诗为:“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见诗大喜过望,按诗中之意赴约不想却被莺莺正言而拒。张生自此万念俱灰,大病不起,形如枯槁。
老夫人与莺莺前来探病,莺莺见张生对己情深,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在红娘的大力帮助下,和张生暗约结下百年之好。从此莺莺每晚和张生私会。
如此半年之久,被老夫人看出破绽唤红娘前来责问,红娘见遮掩不过就把实情告诉了老夫人,又机智地用老夫人原来的诺言作为张生和莺莺结好的理由,又陈述利害,使老夫人无言以对,只好应允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但老夫人又以“门内无白丁女婿”为由要张生取得功名,方可与莺莺完婚。
霜叶如醉,黄花满地,张生和莺莺在十里长亭黯然相别。张生进京赴考,一举金榜题名,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