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699222707(同微信)



邮品人生 - 万维生:我有两个童年(2)
来源: | 作者:pro61587f | 发布时间: 2017-10-31 | 841 次浏览 | 分享到:

1961年大年初二,我到单位值班,回家路过和平门厂甸。这是北京有名的文化街,每年春节在此举办传统庙会。以前我只在书本上读过北方乡村庙会,第一次在城里看到庙会十分惊喜,便把自行车扔走进人群,看到冻红小脸的小朋友在尽情地玩,他们把红山楂用麻绳穿成串绕挂胸前,玩风车、玩风筝、抖空竹、放鞭炮。这些情景下把我吸引住,自己感觉这才是自己真正要找的小朋友。这里没有阿姨和老师,()们笑得最自然,最天真。

 

我急忙又骑上车回家去取速写本,一连7天天天带着速写本到厂甸,看做风车的、做风筝的、捏面人的,注意观察小朋友们的脸部表情与身体动作。我发现玩具是小朋友最好的朋友,我也爱上了这些很有特色的京味民间工艺品,每天买一种玩具插在自行车上回家。我每天作画,画稿用图钉钉在墙上,宿舍里还摆放着每天增添的玩具,有风筝、风车、空竹、面人和泥娃娃,房间里的画室更像幼儿园。白天上班在单位画已创作的4幅画,下班后回到家就画贴满墙的画。一幅画一个儿童形象,将北京厂甸的京娃们玩风车、放风筝、抖空竹等场面一个个上画。后来意识到我是在设计《儿童》邮票,是向全国发行,不能单画北京娃娃,不能全是画穿厚厚的大棉袄,还应该有其他季节,有北京以外全国各地的小孩,还要有城市儿童,有农村小娃,有男孩,有女孩。这才能算是中国的《儿童》邮票。

 

我生长在南方,就学于东北,既到过东北农村, 也在江南农村生活过。画背书包上学,想起自己儿时,都是打着赤足。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服装比较单调就说帽子吧,当时连小朋友也都是戴干部帽。总不能在邮票上让所有的男孩都戴上干部帽。为了让小朋友的服装有变化,说明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我去王府井商店,看店内店外的服装,注意不同地区的小朋友,又发现玩具也有地区特色。由于在厂甸找到自己要寻找的小朋友,我感到儿童最可爱的阶段还是在学龄前,似懂非懂时期最可爱。因此,我设计了两个方案:一是在办公室画的是戴红领巾的小学生生活,按任务要求画4;另一方案是在家里画的学龄前的小朋友。后者越画越投入,不仅画玩玩具,连吃冰糖葫芦也上画。我在厂甸就注意过他们吃冰糖葫芦的神态,画了十几幅内容各异的构图。有一天宋兴民局长和吴建坤去邮票厂,顺便来到我家,看到宿舍满墙贴了画,屋里到处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玩具,有点惊奇,问是什么时间画的。因为局长看见我每天上班在单位作画,知道我在办公室画的是什么内容。他巡视一番后说,你关门之作比在单位构思好,鼓励我画下去,并在我的墙壁画纸上写了一个“憨”字,要我努力去表现小孩的憨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