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699222707(同微信)



2006 年全国邮展获奖邮集综述:一框类
来源: | 作者:pro61587f | 发布时间: 2017-10-05 | 1795 次浏览 | 分享到:

2006630日至74日“光辉的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全国集邮展览”(山西太原),为第11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王宏伟作为评审员参与了此届全国邮展的评审,在评审过程中记录了大量笔记,并在评审结束后对各类邮集进行了认真观摩,特分享如下:

 

此届全国邮展展出的一框类邮集共计9494,框数虽不是最多,但部数却占第一,由此透露出一框类邮集发展前景广阔的信息。在展出的一框类邮集中,既有按照传统(聂晶《宣统登基纪念邮票》)、邮政史(余耀强《抗战时期广东的海外邮路》)、邮政用品(徐铭强《正阳门箭楼普通邮资信封》)等方式编组的,也有按照专题(李建国《葡萄》)、极限(张国良《梅兰芳舞台艺术》)、税票(周震《湖北清末民初印契印花税历史》)等方式编组的,组合成了一个迷你型的综合性邮展。获奖结果是:一等奖15部、二等奖46部、三等奖32部、纪念奖1部。

聂晶《宣统登基纪念邮票》邮集

 聂晶《宣统登基纪念邮票》邮集

李勇的《T46 庚申年猴票》邮集是此届全国邮展上观众人缘最好的一部展品,因为无论是在集邮者心目中,还是在非集邮者言谈中,“猴票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猴票是中国人民邮政于1980215日发行的第一套生肖邮票,它利用黄永玉大师的画稿并以影雕套印的技术, 在方寸之中展现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众多的集邮者和非集邮者。猴票邮集虽然在 2003 年四川绵阳国际邮展上展出过,但此届全国邮展亮相的《T46 庚申年猴票》邮集,利用规范且具有挑战性的集邮素材,并按照专门的传统集邮的编组方式,猴票进行了创造性地展示。

 

由于猴票的雕刻母模在翻制子模时压力轻重不同,致使不同的子模出现了差异,再加上印次的不同,造成了该票的线条上出现了某些细微的差异,T46庚申年猴票》邮集依据这些差异首次揭示出猴票存在的 5 种不同版式, ABCDE ,并图示出它们的区别,其 中以 CD 二型收集难度最大。这一独到的传统集邮研究必将吸引更多的集邮者对猴票的收 藏与研究兴趣。与此同时,该邮集还对猴票的各类版铭进行了研究,并精选了相关的实寄封片以展示该票的不同应用。该邮集不仅以94分的高分获得了一等奖,还获得了一框类中的唯一 特别奖。

 

在人类航空史上,作为单个的航空器,没有哪个像齐伯林伯爵号飞艇那样曾经创造过那么多的辉煌成就19281011-15,“齐伯林伯爵号飞艇建成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跨越大西洋的壮举,随即开通了欧洲和北美航线。紧接着历时 21 (实用 236 小时),航行31300公里,圆满完成了环球飞行。齐伯林伯爵号飞艇翱翔蓝天12,飞行近600,航程上百万英里,跨洋飞行达144,总留空时间17000多小时,相当于在空中近2年时间。

 

齐伯林伯爵号飞艇》邮集作者宋绪纶是一名从事航空工作、集邮几十年的集邮者,邮集几经构思取舍,题由飞艇飞艇的辉煌时代齐伯林飞艇等题目,最后缩小到用16个贴片只讲一艘飞艇的故事,定名为《齐伯林伯爵号飞艇》。这个题目既不是飞艇邮集的浓缩, 也不是飞艇邮集的一章,而是自成一集完整有序的故事;且邮品相对的有限性较难组成五框以上的邮集,恰恰符合一框邮集的原则和特点。该邮集获得了一等奖。

 

此届全国邮展按照传统方式编组的一框类邮集中,杨伯风的《海关二次云龙邮票及其加盖改值票》、黄履中的《陕甘宁边区延安宝塔山图邮票》、翟修晴的《南通版毛泽东像邮票》将中国早期邮票特别是解放区邮票作为一框邮集编组的素材,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教育意义;而王宝恭的《普8工农兵图邮票》、黄思准的《普无号》、魏迹泓的《山西民居普票》等将新中国普票作为一框邮集编组的突破口,为传统邮集注入了活水”,也为更多的有志于传统邮集编组的后来者提供了借鉴。薛路的《黑便士邮票》将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编组邮集,难度很大。该邮集展示了黑便士邮票全部11种不同印版的邮票,对邮票的印制及版别进行了较全面研究,包括著名的第11种印版黑便士邮票及其珍贵的实寄封。

 

此届全国邮展一框类邮集中展出了多部邮戳邮集,引起了很多邮戳爱好者的关注,分别是马 永明的《旧中国体育邮戳》、裘永清的《绥远日戳戳式研究》、许天合的《热河邮戳》、蔡恒宏的 《平原邮戳》、郭秀宝的《张家口邮政日戳(1903-1957)》、诸葛仁的《云南铲字邮戳(1952- 1954)》、古文辉的《火车双腰框邮戳》、梅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35 周年纪念邮戳》等,其中蔡恒宏的《平原邮戳》和许天合的《热河邮戳》皆以已经消失的平原省和热河省为选题对象,可谓独具匠心。平原省于 1949 年设制,1952 年撤销,省会新乡。平原邮区于 1950 年统 一制作了平原邮戳,点线三格式,直径 25 毫米,发到各县市邮政局。之后由于邮政业务的需要 及代办所的增加,又陆续增发了以实线三格式为主的邮戳及特殊的直径 28 毫米的点续戳。《平原邮戳》邮集叙述了平原邮戳在各专区使用的实例,同时对平原邮戳业务进行了论述,对平原邮戳特殊使用也进行了详细介绍。热河邮戳于 1954 年开始使用,先为右读,1955 年后为左读,代办所为实线格式,1954 年后半年开始启用,《热河邮戳》邮集全面叙述了热河邮戳使用的全过程。 作为邮政史邮集,首日戳和尾日戳的介绍与展示应是必不可少的功课之一,《平原邮戳》邮集展示了多枚加盖 1951 (5 )1952 (10 )1953 (4 )邮戳的实寄封,只展示了一枚加盖了 1950 3 9 日邮戳的实寄封。《热河邮戳》邮集也对首日、尾日邮戳没有点明。相信邮集作者也意识到了这种缺憾,但由于首日和尾日的实寄封太难寻觅,故而暂时留下了这种缺憾。

 

此届全国邮展按照专题方式编组的一框类邮集其选题颇具新意,查道庆的《椅子》李少华的《拐杖》、施铭的《飞天神话》、孙秋萍的《一根竹》、常永彬的《蔬菜》、吴天俊的《体检》、 方衍的《眼镜》、朱云朋《养牛》、李云县的《铁饼》、李洪勇的《显微镜》、文利的《睡眠》、王鸿宾的《窗》、张正第的《绳结》、宫会华的《鼓》等,均是首次在全国邮展上亮相,令参观者耳目一新。同时,这些选题也符合一框类邮集规则中选题应以小见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