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月我正式开始集邮,那时刚从学校毕业,时间、精力都充裕,正因为喜欢所以把它作为首选爱好。那时一直认为只有清朝、解放前的邮票才值钱,现在发行的邮票只是一种可邮信、可欣赏、能作为爱好收藏的一种有价证劵。1989年我在邮局花8毛钱买了一本1988年版邮票价格表,细细研究看明白了,现在发行的邮票也“值钱”,新中国发行的邮票‘文革“票最贵,60年代发行的增值快一些,而1985年以前发行的不少邮票高于面值出售,换句话说就是增值不少。哦,过去一直认为邮票只有放它三、四十年才值钱的想法是不对的、幼稚的,每年发行的邮票不是套套都增值,有个别品种印刷量少或好看的群众喜欢的增值快一些。当然,大部分邮票增值还是缓慢的,像“猴票”是特殊情况、特殊品种,属个案,不能以”猴票’的标准看待所有的邮票。而1985年到1988年的新票当时基本上都是面值出售的。
刚集邮是以收藏为主,是作为纯爱好的行动,到1995年后慢慢的对邮票了解多了,知道很多邮票是增值很快的,就变成以投资为主的行动,买邮票就想买那些增值快,发行量少的品种,而不是刚集邮时选择自己喜欢的邮票,人变得贪欲起来。1997年邮市高潮结束,邮市进入低谷,我变成投资、收藏各占一半心态。从2000年以后,邮市更加低迷,邮票价一降再降,我又变成纯收藏为主。这样收藏——投资——投资、收藏各占一半——收藏,转了一圈又回到最原始的收藏心态。因通货膨胀这几年中国什么东西都在涨:房子、石油、副食、艺术品、黄金等,等它们都涨完了最后一个涨起来的却是邮票市场,从1997年达到高潮后,沉寂了13年的邮市才起步。2011邮市疯狂火爆,我转变了观念,开始大量出售邮票、钱币,变成只出不进售卖型。
一直有两大愿望:1.把买邮票的本钱卖回来。2.把不好看自己不喜欢的卖出去。经过2012年2013年的努力,通过自己卖,朋友帮忙网上卖,完成了这两个目标。这样不但本回来了,还挣了钱,还剩那么多品相好、欣赏价值高的品种。这些年搞收藏既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又挣到了钱,做到收藏、投资两不误。
多年以前就听过这句话:收藏者是最大的赢家。今天才深有这个体会,多年来持之以恒的收集,积少成多,哪怕是市场最低迷时我也在购买。苦尽甘来,终于等到好牛市。当然成功的原因之一还是在于我懂行的,收藏的品种都是绩优品种,如:“文革”票,少量老纪特、清朝邮票,第二套人民币,纪念币等,所以才有今天的收获。应该继续保持,卖完该卖的买新品种,达到以邮养邮的目的。(作者:赵杰)
编辑:北京一枚邮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