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699222707(同微信)



有了它们,没有理由不喜欢冬天

在不经意间,冬天又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有人不喜欢冬季,因为有灰蒙蒙的天空、有泥泞的道路、有临近年终繁忙的工作,当然这是对当下的我们来说。其实属于冬季的情趣不比任何季节少,在古人那里,冬季同样充满诗意和情怀。我们就来看看那些古人笔下的冬季生活画卷。

无暇风景捕鱼忙

首先来看看北宋王诜的《渔村小雪图》。该画表现了江南渔村小雪初霁、渔夫捕鱼的情景。构图采用高远与深远结合的方式,给人以天地万仞、咫尺千里之感。雪山奇松,溪岸渔艇,峰回路转,步移景易。整个画面虽然绢色发黄,但略呈冷灰白,颜色素雅而意境萧索,笼罩在隆冬时节一片空灵静寂的氛围之中。与其说是描写渔夫的艰苦劳作,倒不如说是反映文人逸士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的一种情怀。

古代名画


群峰冷雾笼松杉

与王诜《渔村小雪图》意境接近的还有金代李山的《风雪杉松图》。李山为平阳(今山西临汾),擅山水,史载其每于屋壁喜作大树、奇石,且用笔精良,用墨淡雅。此画为横卷形式,自右而左画松谷之景,谷底为平远俯瞰,山明代王世贞评该画说:“然李用笔潇洒,清绝有致,出蹊径外。” 彭启丰在乾隆二十八年受命内府鉴藏名人画卷,他展阅评论道:“凡大小杉松十一树,诸峰层列,隐隐有寒互色。茅屋萧然,有人据案执卷。堂前众树耸立,直干乔枝风雪中,不可挠屈,元阴茏苁,又若俯翳其下。盖金去宋未远,其树石皴染,皆守宋人家法。”评论中的“皆守宋人家法”应该属实。

古代名画


牛车雪溪颤巍巍

看过了两幅颇具气势的大作,再来赏幅小品。而南宋朱口的《雪溪行旅图》。该画寒意逼人而又热火朝天,底层民众的生活之艰难与劳动之美都一一跃然纸上。虽是小品画,但是有着两宋绘画特有的细节真实。特别是作为绘画与实用美术相结合的宋人小品画,更是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显然,底层的民生殊为不易,为了生计的行旅并无诗意,更不会有文人“踏雪寻梅”般的闲情逸致。该图为散册,无藏家印记,流传关系已无从考。作者的姓名也仅留一个“朱”字。

古代名画


雪村桥头客相逢

相比于描绘劳动场景,行旅题材算是宋画中的经典场景了。南宋刘松年的《雪山行旅图》上描绘了夹岸高山之下,一条S形水从右上向左下缓缓流畅。画面中部右面的山坡,是秋霜红叶和寒树枯枝组成的树丛,林木掩映中房舍隐现,屋顶因积雪而有些发白。临水处,有一小舟泊于岸边,再稍微靠上一些位置,是为便于屋主人出行的横桥一座。画面下部,则是踏雪相向而行的两队旅者,皆一主一仆,他们将汇合于木桥上.此画原为张大千旧藏,有的著作名之《秋山行旅图》。但综观全画,明显是一片白雪皑皑,而以《雪山行旅图》命名,应该确切。

古代名画


对弈开轩有客来

在南宋夏圭的《雪堂客话图》中画有雪后欲融未化、寒气逼人的江南景色。江岸边寒树数枝,芦苇和竹林数丛,房舍掩映其间。远山白雪皑皑,山上寒松依然傲雪挺立,山脚则隐没于淡墨晕染的烟岚雾之中。山林、房舍、江渚皆银装素裹。沉郁杳渺的天空,有两只朦胧的高飞黑鸟房舍的轩窗洞开,内有二人对坐弈棋,虽只勾衣圈脸,寥寥数笔却将人物对弈时凝神注目的神情跃然纸上。一渔翁正在向房舍划桨而去,似是着急为其送上佐酒的鱼鲜。即便是这样寒冷沉寂肃杀的冬日,无论是大自然还是人物活动,依然蕴藏着勃勃生机。画面左侧署“臣夏圭”三字款。构图采取半边式局部取景,笔法凝厚苍劲,浑融含蓄,于疏松中见俊秀。山石多用小斧劈皴和短线条皴秃笔直画,有着方硬奇峭、水墨苍润的艺术效果。作画用水较多,画面更显温润秀逸,水墨淋漓,人称“拖泥带水皴”,又喜在染后用秃笔焦瞾点垛,所谓“泥里拔钉皴”。天空和水面略染淡墨,以烘托雪的洁白,营造寒气袭人的气氛,也显得深远渺茫、意蕴悠长。经历近千年时间的白绢已发黄变暗,而山顶、屋脊、枝头用蛤粉点染的白雪,依然晶莹璀璨、历久弥新。

古代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