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699222707(同微信)



第一个揭开1877年中国海关筹印邮票秘辛的人,是他

11 28 日至 12 3 ,在泰国曼谷暹罗典范商业中心 5 楼展览馆举行的“曼谷 2018 世界邮 展”上,中国集邮家赵岳的《德纳罗密档:1877 年中国海关筹印邮票之秘辛》(以下简称《德纳罗密档》) 95 分获得集邮文献类大金奖,成为我国在世界邮展上获得集邮文献类大金奖的第一人。那么,对于这次参展,对于1877年中国海关筹印邮票,他有哪些终极秘诀想分享给大家呢?

德纳罗密档:1877 年中国海关筹印邮票之秘辛


问题1:您的《德纳罗密档》与德纳罗档案卷册及红色封面出奇地一致,令人叫绝!是什么样的想法如此设计?

回答 1:英国邮政博物馆所藏德纳罗 1877 年中国档案均粘贴在一本红色的皮面资料册中,因此在《德纳罗密档》的设计之初就确定了用红色作为基础色调,布面精装作为基本方向,以此方式向这份记载了英国和中国之间重要交往的“密档”致敬,同时也凸显了德纳罗档案的珍贵性。我发现在档案中保存有一份 1877 12 19 日中国海关的标书,向德纳罗公司订制 1000 份深绿色硬布封 面,封面要求“正反两边都有漂亮的暗压花纹,正面的汉字烫金,背面同样烫金和暗压花纹。”经查, 这本书是中国海关 1879 年出版的法文版《圣谕广训》,因此新书封面也加上了一圈相似的压凸回字纹,此外,还特意将德纳罗档案中的重要标识——“海关印记”太极阴阳图设计在封底。

问题2:限于各方面的桎梏,中国集邮家对集邮研究资料的收集多局限在国内,此次您为了写论文毅然走出国门,到英国收集资料,也因此让您有了重大的发现,相信还有许多与中国集邮相关的资料等待中国集邮家的发现。将收集资料的目光从国内转向国外,是中国集邮家研究方式的一种改 变。您如何看待这一转变?

回答 2:确实在中国查找资料,特别是官方档案受方方面面制度的约束,但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上海华师大的黄祥辉和苏州大学的金问涛两位老师就在图书馆开放的民国资料中寻阅到不少有用的邮史资料,上海的徐金德、张兰青两位先生也在上图的徐家汇藏书楼收获颇丰。当然除 了国内以外,在国外寻找早期史料有时更为便捷,因为现在很多著名的图书馆、博物馆在网络上都有便捷的搜索页面,而且很多档案都可在网络上直接浏览,例如哈佛燕京图书馆历经十年,已将馆藏的 4200 部、53000 卷中文善本全部数字化,可以免费在线浏览、下载。通常每家外国网站都会标明联系的邮件地址,您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他们提出,相关人员会认真回复您的邮件,即便不能满足您的要求,他们也会尽可能给您可行的建议。例如,去年我去英国之前,首先向德纳罗公司发出申请, 他们回复由于特殊原因不接受访问,但同时建议我去大英图书馆、英国邮政博物馆和雷丁大学图书 馆,我遵循了他们的建议,也就有了今天一点小小的收获。

德纳罗密档:1877 年中国海关筹印邮票之秘辛


问题3:您本来是要找寻德纳罗与红印花的关联,没有想到一份与大龙邮票筹印有关的资料呈现在您的眼前。您认为英伦之行的收获是偶然还是必然?

回答 3:通常大家知晓红印花是在英国的华德路公司印制的,但我发现 1896 2 8 ,也就是筹印红印花的过程之中,中国海关伦敦办事处金登干给赫德去信,谈及华德路公司的价格比德纳罗低,希望赫德同意分别向这两家工厂招标,让其各自拿出每种产品的货样。这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因此决定将英国之行的重点放在德纳罗之上,没想到初期的想法没有实现,但却找到了一份大龙邮票印制之前的史料,虽属偶然,但也在情理之中。我原先对大龙邮票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传统和邮政史的方法,也就是基于票品和实寄封的研究,而这次档案的发现,又让我找到了一条新的研究之路, 也就是通过文献的方法探寻大龙邮票的未解之谜。

问题4:在识别、翻译、解读、研究德纳罗档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您又是如何挑战 这些困难的?

回答 4:德纳罗档案的研究,首先碰到问题就是档案的解读,这些档案均为手写,加上年久受潮,字迹叠印,部分地方还有缺失,因此初期大费周折。我采用了一种笨办法,也就是通过辨识单个字母去熟悉书写人的习惯,虽然繁琐但行之有效。翻译中也是碰到了不少麻烦,因为当时的英国人喜欢用较长的句子,一段话中往往会插入几段定语从句,整段话理解起来相当困难,有时通读十几遍才能了解句意的大概,而且档案中使用了不少专业术语,要准确理解整段文字的意思后才能保证词意的准 确。例如,stamp 一词,在本书中的翻译中根据句意有“邮票”“票品”“票证”“印制”“邮戳”等不 同译法。此外,为了尽可能确保翻译的准确性,我将译稿分别寄给了潘振平、朱逢华和张兰青三位 老师校核,得到了非常中肯的意见。

问题5:经过您的研究,您认为德纳罗档案的价值表现在什么方面?

回答 5:最为重要的就是 1877 6 8 日德纳罗公司撰写的专题报告,原文一共 42 页。基于对中国海关存在的大量印刷业务需求,比如说印花、技术文件等,德纳罗公司在报告中将其技术特长几乎和盘托出。这份报告对于研究早期印刷史,特别是研究早期邮票的印制方法极为重要。这么早期的技术文件是非常少见的,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到这份文件,可能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问题6:德纳罗档案还遗留了什么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回答 6:我在《德纳罗密档》的前言部分撰写了一份万余字的研究报告,由于资料及水平所限, 很多地方只是言及皮毛。例如,档案中所存的“龙”图,我在报告中虽然提到此旗基本可以认定为海关样旗制作过程中经过赫德认可的设计定稿,但并没有寻到可靠的文件依据,书籍出版后,经徐金德先生的提示,才确认这是海关 559 号通令批准使用的海关巡逻船用旗。再如书中关于“F.E.泰勒” 身份的说明也是在书籍出版后经陈波先生的点拨,并查询《新关提名录》,才确认其为海关的四等 帮办,1855 年出生,1877 年进入中国海关,中文名为“戴乐尔”。当然在 1878 2 月赫德叫停中国海 关与德纳罗的合作进程之后至大龙邮票 7 月份在海关造册处正式开印之间所留下历史空白,以及中国方面在筹印邮票中的具体细节,是我们今后急待探寻的工作重点。

德纳罗密档:1877 年中国海关筹印邮票之秘辛
德纳罗密档:1877 年中国海关筹印邮票之秘辛


问题7:您的《德纳罗密档》是一本近年来少见的赏心悦目的被集邮界誉为值得留下来的书, 您认为这本书洛阳纸贵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 7:《德纳罗密档》能够得到许多朋友的喜爱当然离不来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陆智昌先生。 我 2015 年在三联书店出版《紫音希声——顾景舟紫砂艺术研究》时与陆先生有过合作,他的作品在同行的眼里总是“带来一种语境、一种意境,清秀、安静”,大多数的读者心中,他又是“那个让 我们因为一本书的封面而掏出钱包的人”。而他却认为自己“只懂做书,亦只爱做书,其他事情是干 不来了”。陆先生的性格安静平和,他的设计作品亦如他的性格,让人打开就能安安静静地进入文字,没有杂音,没有干扰。《德纳罗密档》也是一样,你拿起来就放不下,阅读过程一点也不觉得累,这就是陆智昌的功夫。因此,我恳请大家铭记下版权页这几个小字:装帧设计陆智昌。除了设计以外,印制工艺也特别重要,例如《德纳罗密档》在环衬的下面增加填平,减少了精装书在封二封三边缘的凹凸起伏。再如,布面烫金烫黑采用机雕版,效果远胜于常规的腐蚀版。《德纳罗密档》成书后简洁明朗,气质稳重,从图书的阅读本质出发,调动了读者阅读的快感和舒适度,也在最大程度上印证了纸书存在的意义。